第93章 火腿肠计划


“七个月长到200斤,其实只是我的初步预估,如果饲养得当,加上有专家在旁边指导,超过250斤,也不是不可能的。”

  林凯峰的话越说越玄乎,陆长顺大脑彻底丧失了思考功能。

  换成除公司职工之外的人听到,一定会认为林凯峰在说胡话。

  一头猪能在七个月,体重长到200斤,已经称得上是奇迹了。

  他竟然说只是初步预估……

  天底下如果真有这种猪,自己怎么毫无所知?

  “三叔,三叔?”

  见陆长顺一脸呆滞,林凯峰用手在他面前晃了晃。

  “凯峰,你不是在逗我吧?”

  回过神的陆长顺激动地问道。

  “耳听为虚,到时候您就知道了。”

  随即,林凯峰将老丈人陆大勇想要买车的事情说了一遍。

  林凯峰原打算自掏腰包,免费送东山大队一辆农用三轮车。

  想了想,又觉得一辆可能不够。

  接下来的一段时间,东山大队依然会异常忙碌。

  各种建筑材料和人员,将会源源不断地前往东山大队。

  交通运输所需的车辆,也就成了重中之重。

  说完这件事情,林凯峰邀请陆长顺周末跟他一块回去。

  届时,林凯峰将有大事要宣布。

  交代完眼下的事情,林凯峰提前下班。

  回家收拾东西,准备明天去省城。

  得知周末要回去探亲,陆秀秀表现得异常开心。

  来到县里这段时间,陆秀秀不知道有多想家。

  城里什么都有,就是过于讲规矩。

  买菜要去菜店,买肉要去肉店。

  而不论买什么都要拿副食本,按照上面的额定数量购买。

  次日天明,林凯峰告别妻女。

  出门前往火车站,乘坐火车前往省城江城。

  79年下半年的省会江城,处处都能看到施工建设的景象。

  改革的春风已经吹遍了江城的大街小巷。

  一路打听。

  林凯峰来到一座占地面积不小的办公大楼前。

  江城农业科学研究院。

  养猪研究所筹备处。

  畜牧兽医研究所。

  看了一眼大楼墙上挂着的几块单位门牌,林凯峰露出了会心笑容。

  没错,就是这里。

  当即,林凯峰大步流星地走了进去。

  来到楼内收发室边,林凯峰弯腰冲里面说道:“大爷,请问养猪研究所在几楼办公?”

  “三楼。”

  正看着报纸的收发室大爷,头也不抬地回了一句。

  “多谢。”

  说完,林凯峰一路走到三楼。

  “唉……”

  办公室里,两名上了年纪的老人,表情一个比一个沮丧。

  嘴里不停地唉声叹气。

  “当当当。”

  听到有人敲门,靠近门口的一名老人起身将门打开。

  见门外站着一名二十多岁,穿着灰色干部服的年轻人,老人下意识说道:“同志,你找谁?”

  “请问谁是这里的负责人?”

  “同志,你找我有什么事情?”

  得知林凯峰要找这里的负责人,第二名老人站了起来。

  “老同志,请问你们所卖不卖长白猪的猪崽?”

  “你知道长白猪?!”

  顷刻间,两位老人脸上的沮丧表情一扫而空,齐刷刷地望着林凯峰。

  林凯峰不解地说道:“有什么问题吗?”

  “没问题没问题,快请进。”

  第二位老人激动得喜形于色,用和年迈年龄不相符的矫捷速度冲到门口,拉着林凯峰的手往里走。

  “老张,赶快倒水泡茶!”

  “好好好,等我几分钟。”

  第一位老人表现得同样开心,麻利地翻找茶叶和暖水瓶。

  “同志贵姓?你是哪个公社的领导?”

  “准备购买多少长白猪的猪崽?”

  不一会,一杯冒着热气的香茶放在林凯峰面前。

  两名老人一同坐到林凯峰面前。

  紧盯林凯峰的目光中除了开心和激动,好像还有一抹说不清,道不明的意味。

  林凯峰感觉有点不对劲。

  买一些猪崽而已,二人怎么这么亢奋。

  就和打了鸡血似的。

  有问题。

  林凯峰不动声色地说道:“我叫林凯峰,准备为下面的西河大队,购买一批长白猪的猪崽。”

  “请问二来是?”

  “我叫徐浩东,是原家畜研究组的组长,旁边这位是我的副手,张为民。”

  老人简单介绍了二人的身份,再次询问林凯峰,打算购买多少猪崽。

  林凯峰说道:“数量方面暂时还有定下来,不过肯定是要大量购买的。”

  “二位专家,我能不能先问几个问题?”

  “可以可以,当然可以了。”

  张为民抢先说道:“凡是和养猪有关的问题,你都可以问,我们保证有问必答。”

  一旁的徐浩东连连点头。

  说起养猪,二人绝对是专家中的专家。

  从建国到现在,两人别的事情没干,专门和猪打交代。

  林凯峰说道:“据我所知,咱们国家七十年代初,就已经开始引进进口种猪,为什么到现在都没有进行推广呢?”

  听到这个问题,二人对视一眼。

  笑容和激动渐渐消失。

  取而代之的是一脸复杂的情绪。

  “林凯峰同志你有所不知,咱们国家不是七十年代引进的进口种猪,五十年代初期,我们就从苏盟引进过一批进口种猪,名字叫大白猪。”

  “七十年代引进的种猪,名字叫长白猪,又是另外一个品种。”

  张为民耐心解释道。

  “原来是这样。”

  林凯峰是理工科专家,对于家禽畜牧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。

  只知道后世老百姓养的猪,百分之九十九都是白猪。

  白猪出栏快,长肉更快。

  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,老百姓的菜篮子问题得到了根本性地解决。

  肉食品供应充足,靠的正是这些白色的进口猪。

  之前,东山大队养殖的几头猪,都是正宗的本土黑猪。

  长肉慢,吃得多。

  伺候起来颇为费力。

  将长白猪这类进口种猪引入到东山大队,利用东山大队已经掌握的生物饲料,搞个养猪场应该不成问题。

  有了养猪场,一方面能够解决大队的吃饭问题。

  还能通过卖猪挣一点富余钱。

  另一方面。

  还能帮助林凯峰,实现另外一个商业计划。

  并购县肉联厂。

  将其改造为全国第一家,火腿肠生产企业。

  国内第一家火腿肠企业,诞生于八十年代中期。

  据说使用的设备来自岛国。

  由此可见。

  岛国现在已经有了火腿肠灌装设备。

  通过今年秋季广交会,想办法采购一两套生产线回来。


  (https://www.173xsw.cc/4323_4323928/11111049.html)


1秒记住一起上看小说:www.173xsw.cc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173xsw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