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起上看小说 > 梦回大唐:无敌华夏 > 第88章 和平论

第88章 和平论


李世民越想越觉得这个方法可行,程咬金也是叹为观止,原来仗还能这么打。不过李世民还是想到了一个问题:“方琼,方法不错,可是这十万万斤的羊毛就是十万万铜钱啊,那可是百万贯了。我们那里去有那么多钱呢?还有,你要那么多羊毛有什么用呢?”

  方琼笑了笑说道:“钱我自然是没有,你肯定也是拿不出来。不过我们可以集资啊,那么多王公大臣,那么多世家,凑出这十万万文铜钱应该是问题不大吧?至于这羊毛嘛,我自然也是有用的。你就说拉着他们做生意赚钱,然后按照前期出钱的比例进行分红,这可是又能赚钱又能帮国家解决问题的事情,我不相信有人会不愿意。不过因为时间关系,这只是我的初步设想,详细的方案还得在仔细斟酌一下。”

  此时一个羊毛制品的产业链已经在方琼的脑海中成型了,这个东西在现在可是独一份儿啊,将来弄个纺织厂,弄出多种类型的厚重的毯子、斗篷、紧身裤、束腰外衣、连衣裙、围巾和帽子什么的,肯定是能够大赚特赚的产业。

  “如此甚好啊,我先回去稳住朝堂,你尽快把方案完善一下给我送来。到时候我们就用你这个方法大赚一笔。你把那句‘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,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。’给我写下来,我要带回去裱起来就挂在太极殿里,让所有人都看看什么叫圣言。”李世民高兴的就差蹦高了,这次果然是来对了。不光找到了暂时缓解突厥犯边的事情,还能顺带手赚上点儿钱。

  方琼心里想道“这当然是圣言了,这句话乃是后世最伟大的伟人毛主席说的,称之为圣人之言是一点儿也没错,你们的格局还是太小了啊。”随即叫人拿来文房四宝开始挥毫泼墨。

  房玄龄好奇的打量着正在笔走龙蛇的方琼,心道“这小子的脑到到底是咋长的?这事让他说的这么轻松,解决问题的同时还不忘了赚钱。真是太可怕了。尤其是那句‘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,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。’简直是太精辟了,根本就不像他这个年纪能说出来的话,而且他的‘战争就是为国家而服务的工具’理论,简直一语道破了战争的本质。哪怕就是兵部那些人也没人能想到战争的这层核心意义吧。

  待到墨迹干透后,李世民就将字让高权收好,回去找最好的装裱师傅裱好,就迫不及待的带着几人回宫了。他还要回去和长孙皇后好好显摆显摆今日的成果,并且告诉他又要发财了的喜事。

  送走几人的方琼又把自己关进了书房,开始整理这个方案。这件事说着简单,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非常困难的,工作量也是巨大的,同时还涉及到了方方面面的事情,也几乎牵扯到了整个大唐全部的部门。所以即使是这件事情的始作俑者方琼也不得不慎之又慎的仔细斟酌。

  第二天早朝刚刚开始,群臣就继续在突厥的问题上开始了争执。以侯君集为首的兵部继续主张出兵讨伐;而以长孙无忌文臣为首的还是主张求和。只有程咬金、房玄龄没有说话,他们俩是知道皇上的意思的。

  李世民坐在龙椅上,目光如炬地扫视着朝堂上争吵不休的群臣。他耐心地等待了一会儿,直到大家的情绪稍微平息了一些,才开口制止道:“众位爱卿,都停下吧。”他转头看向高权,吩咐道:“高权,把那块匾额拿出来给他们看看。”

  随着高权一声令下,两个小太监迅速抬着一幅精美绝伦的匾额走到朝堂的最前面。匾额上刻着几个大字,字体刚劲有力。大臣们纷纷凑上前去,想要一探究竟。当所有人都看清楚匾额上的内容时,他们不禁呆立在原地,面面相觑。

  李世民看到朝堂上鸦雀无声,满意地点了点头,说道:“众位爱卿,你们可知道这匾额上的意思?和平并非轻易求得的,和亲除了能消磨我国士气之外,并无实际益处。唯有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疼痛与恐惧,和平才会真正降临。”

  兵部的大臣们听完这番话,腰杆儿都挺得笔直,心中暗自欣喜。他们以为皇上终于要下令出兵了。然而,李世民接下来的话却如同一盆冷水浇在了他们头上:“但是,我们目前并没有足够的实力去发动战争。我希望你们回去好好思考一下,是否有什么两全其美的办法。五日后我们再议此事。”

  这番模棱两可的话语实际上是为了给方琼争取完善计划的时间。李世民希望在这五天内,方琼能够拿出一份完整的计划供他们商讨。否则,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当前的局势了。

  此时,虞世南颤颤巍巍地走出队列,跪在李世民面前奏道:“陛下,敢问这匾额上的字是出自哪位高人之手?能写出如此深刻见解之人,必定是才华横溢之士。何不将他请入朝堂,共同商讨国家大事呢?”

  侯君集也赶紧附和道:“是啊陛下,此人见解独到,一针见血。实乃栋梁之才,我兵部正缺少这样有识之士。望陛下能将此人划归兵部。”

  李世民听后心中暗自满意。他之所以先将这块匾额展示给众人,就是为了在大家不知情的情况下让他们觉得这人是大才。这样一来,日后将方琼的方案拿出来时,阻力也会小很多。毕竟大家都说这位神秘人物是栋梁之才了,那他提出的方案自然也是极具价值的。

  李世民微微一笑,说道:“此人目前还有其他要事在身,待他完成手头之事后,我自然会将他引入朝堂。好了,你们都先下去好好想想吧。退朝。”

  随着高权尖锐的声音响彻朝堂:“退朝!”众大臣再次下拜后依次离开了大殿。


  (https://www.173xsw.cc/4484_4484635/11111054.html)


1秒记住一起上看小说:www.173xsw.cc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173xsw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