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起上看小说 > 带着爸妈穿越,在古代开设福利院 > 第92章 又是一年,县试带来的悠闲快乐

第92章 又是一年,县试带来的悠闲快乐


会计班开的挺顺利的,因为是带有尝试性质,所以第一次招了二十个人,都要求是有基础的,多少识几个字的。

  等这批人招来了以后,才想到他们这个班在学习期间是无法创造利润的,还要给他们买笔墨纸砚,纯纯的赔本买卖。

  唯一值得安慰的是,算盘可以让木匠班的人来做,也算是省下一笔购置费吧。

  他们这批当兵的是特殊情况,以后如果对外招生的话,所有的技校学员都是要收费的。

  会计班只学认字、写字和算数,而且都有基础,所以教的比较快。

  他们年龄也都到了,而且是主动来学习的,所以接受能力也很好,有稍微基础薄弱的也会自己多用功,学堂里的识字卡片成了很多人喜欢的学习方式。

  也有些人会借鉴这种方式,在废纸的背面写上字,不时的拿出来看一看、认一认、练一练,自然,效果也是喜人的。

  在认真学了一个月后,第一次去县衙请来专业人士教他们打算盘。

  八月也一起学了下。

  学算盘是个枯燥的事情,但要想学到人家那种噼里啪啦的程度,就只能自己多练。

  所以接下来的时间满院子都是拨弄算盘珠子的声音。

  学员们不停地从一加到一百,又从一百减到一,来来回回反反复复,算对了开心一笑,继续加快速度,算错了也不气馁,重整旗鼓重新来过。

  没啥大不了的,缺胳膊断腿,生死一刻都经历了,心境就完全不同了。

  时间就在忙碌中度过,转眼又是一年过去了,现在的技校基本上能做到自给自足,还略有盈余。

  主要是木匠班和裁缝班的功劳,种植班也收获了一批药材,但种的比较少,也处于半亏损状态。

  有时候叶大夫也会带种植班去山上采药,让他们去认野生的药材,附近的山基本上都去过了,收获越来越少,那是应该的,毕竟再多的草也经不住这么多人挖呀。

  会计班的算盘也越打越响了,除了简单的加减乘除,县衙的夫子给他们讲的各种理论方法,张氏还给他们教了简单的统计表,各种形式的,基本上大家都掌握的不错。

  郑老二估计着,再过半年,会计班应该就能毕业了,而再过一年,木匠班和裁缝班也能毕业了。

  而在技校的同学们奋力前行的时候,迎来了新一年的童生试。

  这次参加童生试的就是快班的那八个,郑老二一直盼望着这次能一炮而红,考他三五七八个,让学堂也能火上一把。

  依然是和前一年一样的流程,依旧是郑老二带队,夫子跟着,好在一行十人,在县城的宅子里也能挤一挤。

  郑三嫂早上依旧给他们做了早饭,并说去年郑文青和郑云鹤吃了她做的早饭都考上童生了,所以孩子们几乎是带着一种虔诚和信念吃完的早饭。

  因为孩子们对县城不太熟悉,所以郑老二和夫子一人坐在路边摊等他们。

  孩子们出来的都不算太早,最后一个出来的时候,太阳都有点落山的意思了,那孩子还很不好意思,郑老二摸摸他的头:“考完就好,饿了吧,带你们去吃饭。”

  两天后放了第一次榜,很值得纪念,首试八个人都通过了。

  又经过第二次,第三次考试,也都有惊无险地过了。

  郑老二很开心,带着几个人下了一次馆子作为庆祝,赶着牛车美滋滋地回去了。

  刚一进村,就有很多人来问考的怎么样,因为这次赶考涉及到好几家人,而且即使那些没去考的,可能也有孩子还在读,对教学质量的关心是一样的。

  郑老二这会儿又故作矜持,装作若无其事的:“嗯,通过了,等着去参加府试。”

  “通过了?”

  “谁通过了?”

  “一共通过了几个?”

  “我们家的过了没有?”

  大伙儿叽叽喳喳的问题停不下来。

  “嗯哼。”这时夫子清了清嗓子:“通过考试的都下去吧!去给你们家里报个信儿。”

  一时间小朋友们哗啦啦都下去了,只有墨染和两个发没有动。

  村民一时惊呆了:“这次考试通过了五个?”

  郑老二慢悠悠的开口:“不是,是八个,这次都考过了,等四月份再去府试。”

  这下村民们都不淡定了,这都多少年了,村里没有什么正儿八经的读书人,没想到去年有两个考过了童生试,现在这次的县试又过了这么多,怎能不让人惊讶?

  在其实在村民们震惊的同时,县太爷也在琢磨这个事,知道郑老二他们办了学堂,也知道他们今天带人来考,所以出成绩后他特意让人查了一下,没想到竟然都通过了。

  还挺厉害的,毕竟到现在也没有学堂有本事让参考的学生们都能通过,虽然通过县试相对简单,但百分百的通过率确实也挺高。

  并嘱咐手下记着这几个人的名字,看看府试能过几个。

  再说说两个发和墨染。

  当初本来是打算让墨染以后给郑文青当个书童来着,没想到墨染自己读书也很用功,后来为了让他能参加考试,张氏把邓家的卖身契还给他们了,并把两个发也记在了他们的户籍上。

  李慧和邓大对此非常感激,说是感念郑家大恩,虽然卖身契已还,但依然以郑家下人自居,说是要一辈子在郑家,报答大恩。

  至于两个发,落户时夫子给起了新名字,一个叫邓清河,一个叫邓清卓,随了他们清远的清字辈了。

  夫子还开玩笑说以后福利院的孩子们只要去参加考试,就给他们一个“清”字,看看以后能有多少个清。

  郑家人听说墨染三人县试都过了,也很开心,王老太太还特意吩咐邓大杀了几只兔子几只鸡,给孩子们加餐。

  郑老二晚上也找夫子们一起吃饭,特意让做了火锅,还美滋滋地喝了点小酒。

  这是得美呀,谁家学堂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培养出这么多能过县试的孩子?看来多考试多刷题还是很有用的,  现代的题海战术果然是最简单粗暴又行之有效的方式呢。


  (https://www.173xsw.cc/4567_4567545/11111050.html)


1秒记住一起上看小说:www.173xsw.cc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173xsw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