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起上看小说 > 泛舟青史:我开局直播问道伏羲最新 > 第160章 天人之辩,四家论战

第160章 天人之辩,四家论战


“仁”的概念据考证起源于东夷民族(山东一带),原始概念为两人友好相处,亲密和谐的姿态。

  商朝被灭,周人借仁为德,经孔子加工为仁,为君子之备。

  所以“仁”的写法就是二人为仁,只有人与人的互动才会产生仁的定义,所以后世儒家讲仁,道家绝仁。

  《左传.成公九年》:不背本,仁也。不忘本为仁,

  《论语.颜渊》:克己复礼为仁。

  《庄子.天地》:兼爱无施,此仁义之情。

  《韩非子.解老》:仁者,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。

  汉董仲舒总结《春秋繁露》:仁,所以爱人类也。

  墨家作为三大古典逻辑学之一,与其他诸子思想不同,十分强调逻辑,类似高中生学的议论文,许多思想都充满了逻辑推导。

  墨家思想提出  天好仁,论据有三。

  一,天之行广而无私(无私覆盖所有)。

  二,其施厚而不德(不自我夸耀)。

  三,其明久而不衰(照耀万物)。

  所以得出论点,“天必欲人之相爱相利,而不欲人之相爱相贼也”。

  为什么“天”希望人们互助互爱,而不是互相攻伐?

  墨家继续往下论证。

  “今天下无小大国,皆天之邑也,人无幼长贵贱,皆天之臣也。”

  墨家认为的“天”是主观的,他们主动代入了天的视角,所以认为人们自相残杀本质是给天造成了损失。

  举个不那么恰当的比喻,墨家认为的天是大老板,下面无论哪个员工被开除,最终都会给老板带来损失。

  而因为:

  一、天是“仁”;二、天拥有一切。

  所以天会按照自己“喜兼爱,厌相杀”去安排人世间的事。

  所以最后《法仪》用尧舜禹和桀纣幽厉正反举例,在国家层面推行兼爱。

  此时一处海边,有两人正兴致勃勃的观看着海面上浮现出的《经纬古今》画面。

  一人正襟危坐,高冠博带、额似丘陵。

  一人意态闲适,慵懒靠在石头上,以手支额,不断点头。

  潮起潮落,鱼翔浅底,雁声阵阵。

  “李先生,看来这鱼儿所传书信为真,等下这位殷阳真的要带后生前来与我们论道,如此神通,真是勘璇造化!”

  孔丘此时向那名老人感叹道,语气唏嘘不已。

  “春秋战国...人间世纷扰不断,难道大同之世真如这波涛一般只是一个美梦吗...”

  “孔丘啊...天地无人推而自行,日月无人燃而自明,星辰无人列而自序。许多事都讲求自然而然,想太多也不过是庸人自扰罢了。”

  一身棉布麻衣的老者打了个哈欠摆摆手笑道:“至于你的问题,等这后生把另外几位带来一起吵架自然就见分晓了。”

  公元前233年,云阳。

  一名年轻人戴着枷锁蓬头垢面坐在监牢中。

  他此时灿若星辰的双眼望向空无一物的监牢土墙,却像是看到了什么稀世奇珍一般嘴唇颤抖疯狂大笑!兴奋地一边拍着土牢的地面一边结结巴巴的笑道!

  “我我我....我是对的!我是对的!”

  但随即他的笑容又戛然而止,失神的望向窗外的蓝天喃喃道:“可是为什么秦二世而亡呢...我的理论难道有疏漏?”

  “不行!就算是死,我也要问问这后世人,历史的真相是什么!”

  而此时的直播间评论区,许多学者观众看完了墨翟的理论后,都在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。

  “墨家的思想的确相较于其他诸子逻辑性十分完备。但其有个致命的缺点是陷入了循环论证。并且假设前提是人格化的神,如果一个结论的不证自明的前提是错的,那么后面逻辑即使十分完备,也不能为人所信服。”

  “不错,墨家思想在古代大行其道,但如今大多数人受过现代教育后,就会发现有些论点存在瑕疵,不仅墨家,其实其他诸子文章都轻逻辑而重教化。不过考虑到他们文章本身就是为了劝诫君王,如同我们现在的辩论会一样是为了赢而不是为了真理,那么也可以理解这种做法。”

  “这让我想起了东方哲学和西方哲学的不同,最大区别在于雅典哲学追求逻辑思考的理性,而先秦哲学追求生命体悟。有些概念你脑子领会了,但你如果没有相关生活经历你就永远体会不了,这也是造成东西方不同道路的原因吧。所谓知行合一,只是知,在我们看来不是真正的知。”

  此时的节目中,一讲一记,已经讲到了《天志》篇。

  “志”,说文解字曰“志,意也。从心,之声。”

  在古代有两层含义。

  一为过去的事的记录,所以自古以来皆有府志,县志。

  二为愿望,为士者,自小立志,王阳明有言“夫志,气之帅也,人之命也,木之根也,水之源也。源不通则流息,根不植则木枯,命不续则人死,志不立则气昏。”

  此篇承上启下。

  中国古代为君权天授,西方古代为君权神授,墨家所有理论基础基于天是仁慈的概念。

  所以墨家的“天”不是天,而是集体生存意志。而墨家的政治目的只有两个。

  组织生产,准备战争。

  一切为了存在,这已经是法家的雏形。

  作为深谙人性的墨家矩子,后世遇到的所有人际关系问题,他必然早就思考过破局方法,所以对于官僚主义的特点早就下了一剂猛药!

  “凡闻见善者,必以告其上,闻见不善者,亦必以告其上;上之所是非,必亦是非之,己有善,傍荐之,上有过,规谏之。”

  好事要报上去,坏事也要报上去,不得隐瞒。

  上面有做的不对的地方,也要及时提醒,不能阿谀奉承。

  这就是墨家的原则,“举贤不避亲,正道直行,竭忠尽智,以事其君。”

  但这些做法和法家一样有一个基本前提,领导者必须非常强大开明才可集权手中。

  不然屈原就是例子,自己一心为国家着想,却谗人间之,可谓穷矣!

  后来秦国尽量朝这个标准靠拢,上下一心,国家效率飞速提升!绝不搞小团体主义分化内部力量。

  《荀子.强国》曾记录秦国的政治环境。

  “不比周,不朋党”并称赞秦国的人民和官吏可和古人媲美。


  (https://www.173xsw.cc/4591_4591450/11110982.html)


1秒记住一起上看小说:www.173xsw.cc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173xsw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