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6章 升职


“请人啊?”  南易并非因为经济原因而不愿意,请人只是他考虑的问题,“这倒是个方法,我明天上班时问问柱子周围有没有合适的人选。

  “好,我让爸妈问问。

  “  冉秋叶点头答应。

  第二天,南易上班时在二食堂分发了喜糖,毕竟他是请假去陪伴妻子生产的。

  同事们都知道他妻子要生产,南易随后安排好工作,直奔一食堂。

  “柱子,你过来一下。

  “哎,你来了啊?”  何雨柱走出来说,“孩子生下来了吗?”

  “生了,是个大胖小子。

  “  南易笑道:“但现在有个难题,没人照顾孩子。

  我已经搬去岳父家,但他们俩都要上班。

  何雨柱闻言恍然,然后想了想,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复杂,只需要一个人辞职在家照顾就行。

  于是何雨柱建议:“冉老师完全可以在家照顾孩子啊!”

  “啊?”  南易愣住了,这是他从未考虑过的,“秋叶很乐意教小孩子。

  “换个角度看,你们家里需要有人照看孩子,这是第一胎。

  “  何雨柱说:“如果家里有老人,我就不多说什么了。

  等有了第二个孩子,该怎么办?”

  “现在国家鼓励生两个,但每个人的情况不同,你们不可能只生一个吧?”

  “每三年一个孩子,上幼儿园就需要六年。

  “你现在赚的钱不少,没必要让冉老师继续工作,虽然她喜欢,但以后还有机会的。

  “等她父母退休后,她还可以继续工作,那时候你们的孩子也该上学了。

  南易听后觉得有道理。

  “还是柱子你办法多,今晚回去我和她商量一下。

  “  南易点头,虽然话不好开口,但现实就是这样,与其请保姆,不如让冉秋叶先放下工作更好。

  得到建议后,南易离开了。

  而何雨柱并未立即返回厨房,而是点起一支烟。

  再过两三年,等风头过去,冉秋叶就不用回去工作了;但风平浪静后,或许还有其他机会。

  他的到来确实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轨迹,比如剧中的冉秋叶在学校无法给孩子上课,只能去做清扫工作。

  最初她还能保持乐观,但十年的时间,这种乐观能维持多久呢?

  秋叶这个名字,大概预示了她的未来吧?如今这样就挺好,直接辞职也不会太难受。

  抽完烟后,何雨柱转身返回厨房,南易则在心里盘算如何跟妻子开口。

  这样的决定并不容易,直到晚上回家,他依然想不出妥善的办法。

  在踏入冉家门槛前,他决定直截了当地提出。

  ……

  晚餐后,特意为冉秋叶炖了一锅鸡汤,补充营养,因为还在坐月子,所以饮食需要清淡。

  他端着鸡肉和鸡汤走进房间,看着冉秋叶一小口一小口地品尝,南易开口道:“秋叶,爸妈白天都在工作,家里没有人帮忙照看,我想你不如先辞掉工作怎么样?”

  “不是请了保姆吗?”冉秋叶没有发脾气,而是疑惑地问道。

  南易松了口气,解释道:“今天我问过柱子,算了一下,我们肯定不能只靠一个保姆。

  “等承学三岁能上幼儿园时,我们是不是会考虑再生一个?”他接着说。

  “从第二个孩子上幼儿园算起,前后至少需要六年时间。

  “所以,不如你现在就辞职,等爸妈退休后再上班也不迟啊!”南易分析道。

  冉秋叶想了想,觉得也有道理。

  “我辞职总比让爸妈辛苦,我自己在家带孩子,毕竟我是孩子的妈妈。

  等他们退休了,我再出去工作也不迟。

  那时孩子们也大了,我在家还能教育他们。

  “她爽快地答应,“好,等我出了月子就去学校辞职。

  “委屈你了。

  “南易显得有些内疚。

  “有什么委屈的?”冉秋叶笑道,“他们也是我的孩子啊!而且你的工资足以支撑我们的生活,以后就等你养我了。

  “没问题,我保证把你和孩子养得白白胖胖的,不然就是我手艺不行。

  “说完,南易起身,“我去跟爸妈说我的想法,这事必须由我亲口告诉他们。

  许大茂心情不太好,因为南易有了儿子。

  当然,他现在不再与何雨柱或南易比较,只是单纯的负面情绪。

  梁拉娣推着自行车跟在许大茂身后,明白他听到大爷的坏消息后心情不佳。

  回到后院,大毛和二毛已经放学回家,两兄弟在房间里做作业。

  “爸、妈!”孩子们看到许大茂和梁拉娣,立刻打招呼。

  许大茂心情稍微好转,微笑着说:“真懂事,好好写作业,学习好才能有出息,爸爸这就给你们做饭。

  他脱下外套,转身进了厨房。

  梁拉娣安排孩子们,也跟着进去。

  “我来做吧!”梁拉娣伸手要接过。

  但许大茂说:“今天我们一起动手。

  “我知道你心情不好,但我们不是一直在努力吗?”梁拉娣安慰他。

  许大茂摇头道:“刚才确实有点沮丧,但看到大毛和二毛,我又开心了。

  今天,作为父亲,我要亲自下厨。

  梁拉娣微笑,对于许大茂,她知道自从进了钢铁厂后,也听说了一些传闻。

  然而,现在的他表现得与那些流言不符,这也正常,毕竟他经历了打击,现在改变了许多。

  ……

  在冉家,冉父和冉母都很开明。

  当初女儿嫁给了南易,他们就已经思考过许多可能的情况。

  他们与冉秋叶有所不同,考虑得更为周全。

  现在女儿辞职并无不可,等孩子长大后自然会再就业,毕竟她也是亲生骨肉。

  “既然你们夫妻已经商议妥当,那就没问题,毕竟这是你们的生活选择。

  “冉父直接表态:“而且,秋叶以后能更早地为孩子启蒙教育。

  “只是委屈了秋叶。

  “南易说:“原打算请保姆,但同事建议我暂且放下工作,我认为这样对孩子更好。

  此外,我也希望将来如果有男孩,让他随秋叶的姓氏。

  听到这里,冉父的手微微颤抖,惊讶地看着南易问道:“南易,你清楚自己在说什么吗?”

  “当然,这件事我还没和秋叶提过,这是我的个人决定。

  “南易点头确认:“南家只有我一个人,我可以自主做主。

  “很好,很好!”冉父笑了,他们夫妇只有冉秋叶一个孩子,虽然海外有些亲戚,但关系都不远。

  他们一家回国是为了支持国内的教育事业,而冉父虽是海归,却秉持传统观念。

  愿意回国的人多少都有些传统思维,冉父年轻时曾上过私塾,后来才接受了西式教育。

  南易也笑了,说道:“今后你们两位就是我亲爹亲妈。

  他们一家温馨和谐,冉秋叶则在屋里照顾孩子,但外面的谈话她也听到了,对南易的决定感到意外。

  随后,她甜蜜一笑,南易这个厨师确实不错!

  关于文丽如何嫁给何雨柱,私下里她们也有所交流,冉秋叶对何雨柱的观点感到惊讶。

  这些看似不合常理,但却难以反驳,没想到文丽和何雨柱之间竟如此浪漫。

  她和南易则是心有灵犀,南易对传统文化颇有了解,她抬头看看唱机,南易又买了一些唱片,白天可以放音乐哄孩子。

  这些都是他们感情的见证,南易还会时不时带回一些字画。

  ……

  年末,何雨柱一家决定搬回大院居住,新年过后何文轩就三岁了,可以去上幼儿园。

  文父和文母都舍不得外孙,但每周日都会来看望。

  他们离开后,老两口肯定会感觉寂寞。

  何家搬回大杂院后,院里的人并未特别留意,但一个消息在轧钢厂传开。

  由于与北极熊关系恶化,再加上东南沿海的威胁,国家有了建设三线基地的计划,这个消息渐渐流传开来。

  三线建设需要大量人力,到时候会有许多人涌向那里。

  不知是谁泄露的消息,一时之间人心惶惶。

  作为厨师的何雨柱无需为此担忧,因为去三线与他们厨师无关。

  两人仍然专心研究,夏天时他们真的研究出几道宫廷菜肴,这让李怀德非常满意,他在轧钢厂建立了人脉。

  自进入工厂,他一直在拓展关系,但他身为副厂长,负责后勤管理,一线生产他无从插手。

  培养南易无需花费太多,让她自己努力,最终为自己所用。

  利用南易并非仅为了宫廷菜肴,何雨柱的厨艺高超,但他明确表示,我只是个厨师,听命行事。

  这就不能接受了!

  关于三线建设的讨论沸沸扬扬,消息流传得很快,东北作为重工业基地,格外容易成为关注焦点。

  这可是国防工程!

  何雨柱明白,这样的事情早晚会发生。

  南易也感到担忧,曾与何雨柱商量:“柱子,你觉得我们会去吗?”

  “这跟厨师有什么关系?”何雨柱翻了个白眼,“那边并不缺少厨师,真正需要的是技术人员和技工。

  不过,对你来说是个好机会,毕竟去那边可能会有不错的发展空间。

  “有人离开就会有空房,你要不要考虑买下来?”

  “嗯?”南易愣了一下,“你说得也有道理!”

  “你在大院里,帮我留意一下吧!”何雨柱提醒道,“毕竟大院里缺房子的人不少,有钱人也不少,比如许大茂他们家……”

  南易立刻明白了,许大茂家虽人口众多,但许大茂赚钱能力强,不需要担心经济问题。

  梁拉娣现在也不再给已故丈夫的家人汇款,毕竟四个孩子由他们自己负责,梁拉娣已经尽力了,娘家还会偶尔资助,不过她的收入足以应对。

  南易点头同意:“我会留意的,你也帮我一把。

  (

  二大爷刘海中的大儿子刘光齐对当前的消息很关注,周日回家后,他找父亲刘海中商量此事。

  “爸,你知道三线建设的情况吗?”刘光齐边吃饭边问。

  “嗯?”刘海中一怔,“你打听这个干什么?”

  “我想去三线啊。

  “刘光齐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意图。

  “你要去三线?”刘海中再次惊讶,“为什么想去?”

  “你想,留在城里,我得慢慢跟你学习技术,虽然我现在已经是四级工,但想当干部太难了。

  “刘光齐聪明地将目标瞄准了升职。

  刘海中一直渴望领导职位,但他连个小组长都没当上。

  面对儿子的想法,他没有立即反对,而是愿意倾听他的理由。

  “去了三线,初期肯定缺人手,虽然辛苦,但晋升的机会更大。

  “而且,房子分配也是有限的,工资待遇应该也不错。

  “这是一个大好机会啊!”

  “咱们家可能就我最有希望当干部。

  刘海中听了,觉得有道理,但……

  “可是你们走了,我们回来可就麻烦了。

  “他顾虑重重地说。

  “我是城里户口!”刘光齐强调,“爸妈现在还年轻,我如果不趁现在努力,更待何时?”

  “第一批去的人至关重要,这样才能凸显出来!”

  “……”刘海中有些犹豫,“这事等确定了再说,我得好好想想。

  “好的,现在也不急,消息还没定呢!”刘光齐点头,他并不急于当下,以后再慢慢说服父亲。

  最关键的是,他想知道临走前能得到多少好处,至于三线的具体情况还不清楚。

  但最初的条件肯定不会太好,如果能多带些钱过去,生活会轻松很多。

  因此,刘光齐才会劝说父亲,否则他可以悄悄离开。

  他对这个家并没有太多归属感,虽然父母对他很好,但打弟弟们时下手太狠,让他有些害怕。

  同时,他也明白,两个弟弟将来肯定无法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,而父母的养老指望全在他身上,这绝非长久之计!三个兄弟,凭什么只有我来挑起大梁?

  刘家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,尤其是三个孩子之间极度失衡的关系,加上刘海中的火爆脾气。

  刘光齐虽然从未挨过打,但看着刘海中对弟弟们的粗  **  为,他内心也充满恐惧,他不敢想象这样的事发生在自己身上会怎样。

  不仅是他们家在考虑这个问题,其他人也在暗中思量。


  (https://www.173xsw.cc/4797_4797533/11111086.html)


1秒记住一起上看小说:www.173xsw.cc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173xsw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