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26章


张秀花把这事记下。等回了家,她打电话回老家。

现在用的是手机,不用像以前那么麻烦。

李建设接到电话,也笑呵呵道,“是啊。上头是这么说的。听说上头想在咱们边境搞个旅游村,然后把各个村子的村干部叫过去商量。看看哪个村子乐意出钱,到时候旅游也是一份收入。其他村子没钱,只有咱们村子有点钱。村民们都同意了。上头要把这边房子统一拆迁,然后重新盖好看一点的房子。前段时间刚测量土地面积,等落实后,你们再回来也不急。”

张秀花答应,“行!”

转眼,这件事就被落实,在外定居的人也都回了李家屯。

拆迁的政策不一样,有的地方是按户口,有的地方是按照土地面积。按照户口,那些把户口挪出去的人都不乐意。只按面积,面积少的人家就不高兴了。大家吵得不可开交。

张秀花问许春英,“你这气色不怎么好,有没有去医院检查?”

“检查过了。”许春英明显不想聊这个话题。

张秀花也就没再多问。可是她扭头就向村民打听。

王二婶五年前得了一场病走了。不到一个月王二叔也跟着走了,张秀花只能跟村里的新媳妇打听。

从村民口中得知许春英得了糖尿病,家里钱不够,想让三个孩子给生活费和医药费。可三个孩子抠抠搜搜,每家只愿出五百。

“你大嫂跟我说的时候,直抹眼泪。可怜啊。”

村里人都同情许春英。儿女个个都出息,可没一个孝顺的。

张秀花叹息,也为大嫂不值。

其实不止李建党和许春英的儿女不孝。村里还有一户人家比他们还惨。那就是张家。

“那张家不把女儿当人。唯一的儿子直接跑去浙省当上门女婿,父母找上门,他直接将父母撵走。后来母亲找几个女儿赡养。可是他们打赢官司,女儿们也不执行。后来得病,拿不出钱,生生给拖死了。”

村里人都拿张家当反面教材。但许春英和李建党是例外,因为他们很疼孩子,儿女也有出息,每月却只肯掏几百块钱,多少有点不孝。

“他们生怕自己吃亏了。”

张秀花把这事告诉李建国。

李建国已经很久没生过气了,这次彻底被气着。

张秀花怕他血压高,忙安抚他,“这下好了。拆迁了。这些钱足够大哥大嫂生活的。你劝大哥大嫂这次把钱捏在手里,谁也不给!”

李建国颔首,“是这个理儿!”

于是等拆迁款下来后,家里的不孝子都变成了孝子贤孙。

但李建党和许春英被孩子们伤透心,无论他们怎么诉苦,老两口就是一分不给。

许春英还私下跟张秀花透话,“我现在明白,父母给孩子容易,父母想从孩子手里抠钱,比登天还难。我都这把年纪了,地里的活已经不能干了。我先紧着自己。”

张秀花点点头,“你这样做是对的。”

可能是拆迁款太诱人。以前过年都不回来的孩子们,年前全都回来了。

许春英要给李建党办八十大寿。李建国和张秀花也提前回来。他们年纪大了,也不帮忙,就是沾沾喜气。

张秀花和李建国让孩子们全都回来。

八月和十月拎着大包小包进村,两人是从国外飞回来的,带来不少礼物,还给李建党和许春英买了一个景观鱼缸。

“哇,这东西可真好。”许春英看了稀奇,“这鱼不会死吗?”

“不会!”八月教它怎么操作。

“还是外国会享受。”李建党瞧着这鱼缸怎么看怎么喜欢。

调皮的六六就拆台,“大爷爷,这肯定是咱们华国制造的。不信你看下面的标识。”

李建党一瞧,“Made  in  China”,还真是咱们自己国家制造的,不过他依旧高兴,“没事!这是孩子们的心意。我喜欢!”

接下来孩子们一一送上自己的礼物,虽然称不上多贵重,但是对于孩子们的心意,老两口心领了。

吃饭时,红文红武帮着招呼客人。对于村里人说他们不孝,他们也只当不知道。

李建党和许春英头一次体会到彩衣娱亲的快乐。

老一辈的人瞧见这一幕,就互相劝说,“瞧见了吧?不到死那天,钱一定要捏在自己手里。”

夜幕降临,各家院墙都画了“拆”字,李家屯也迎来最后一个团圆年。外出打工的人都回来了,从未有过的热闹。

鞭炮声,说话声,欢笑声,夹杂着孩童的奔跑声,给这个村子带来了浓浓的生机。

张秀花一行人走在村中小道,就着微弱的月光,仔细观察这村子。

雪花飘飘扬扬落下,像一张张贺年卡簌簌而下。

白雪皑皑,屋顶落着厚厚的雪花,像一大块奶酪,也柔和了房屋的棱角,给这片房子带来童话般的纯净。

他们将这村子的画面记在心里,以后它只能出现在自己的梦里。


  (https://www.173xsw.cc/4949_4949063/7599508.html)


1秒记住一起上看小说:www.173xsw.cc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173xsw.cc